“绝对收益”不绝对“专户派”跨界基金经理遭遇考验
炒股就看,绝对收益权威,不绝专业,对专及时,户派全面,跨界考验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基金经理
● 本报记者 徐金忠
过去的遭遇2022年,市场震荡。绝对收益在此市场环境下,不绝“跨界”公募基金和专户产品的对专基金经理表现如何?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在“专户派”基金经理中,户派以“绝对收益”能力为特点的跨界考验基金经理,在2022年遭遇的基金经理考验比较严峻,基金净值表现并没有明显优势。遭遇
“跨界”基金经理频现
数据显示,绝对收益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已经出现一大批既管理公募基金又管理专户产品的基金经理。这些“跨界”的基金经理为公募基金行业带来不一样的“风格”。
举例来看,中欧基金“顶流”基金经理葛兰就同时管理着专户和公募。基金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葛兰管理着5只公募基金,合计资产净值为875.46亿元,同时她还管理着2只专户产品,合计资产净值为5.97亿元。同样在中欧基金,袁维德和王培也是“兼修”公募基金和专户产品管理。基金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袁维德管理着4只公募基金和1只专户产品,资产净值总额分别为191.07亿元和13.59亿元;王培则管理着7只公募基金和3只专户产品,资产净值总额分别为220.17亿元和33.31亿元。
同时,广发基金也有不少“跨界”的基金经理。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旗下基金经理唐晓斌管理着5只公募基金和1只专户产品,规模分别为221.78亿元和5.94亿元;基金经理杨东管理着3只公募基金和5只专户产品,规模分别为184.02亿元和7.11亿元。
在华泰柏瑞基金,也有一批“跨界派”。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基金经理陆从珍管理着2只公募基金和1只专户产品;基金经理沈雪峰管理着4只公募基金和5只专户产品。
此外,还有邬传雁等“顶流”基金经理同样管理着专户和公募。基金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邬传雁管理着6只公募基金和1只专户产品,资产净值分别为181.27亿元和5425.04万元。
不当宣传带来困扰
这些“跨界”基金经理在市场震荡的2022年表现如何?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在市场整体走弱的背景下,这些基金经理很难独善其身。
以某一位同时管理公募基金和专户产品的基金经理为例,该基金经理此前主要精力放在专户产品的管理上,后期开始管理公募基金。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在2022年的一、二季度显示出了一定的回撤控制能力,特别是在一、二季度之交的市场变化之际,在仓位的操作上较为灵活,产品净值的回撤控制和进攻组织也较好。但是,进入三、四季度,该基金经理的操作面临压力,基金净值表现也没有明显优势。
另一位北京的基金经理同样出现这种状况,他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在市场出现明显风险点时,在仓位控制上相当果决,为投资者带来了较好的持有体验。但是,面对市场的持续弱势,这位基金经理也无法保住前期收益,2022年全年的业绩表现虽处于同类产品的前二分之一,但年初和年尾的排名差距较大。
“从专户的思维出发,是希望为投资者赚取绝对收益,所以,在仓位调整和个股交易上比较灵活。但是,2022年的市场,让择时和选股都面临较大压力。不同于专户产品,公募产品不能长时间极致化调整仓位,因此,在市场的持续走弱中,没能为投资者保住收益。”前述基金经理反思称。
此外,还有基金经理表示,前期不当的宣传,给自己的投资带来不少困扰。“‘专户派’基金经理的标签,让不少投资者冲着绝对收益而来,而一旦产品业绩不及预期,这部分资金就会出现外流情况。坦白来说,这样的标签给自己的操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还是希望投资者真正认可我的理念和方法,再来投资我的基金。”
-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发布最新公告!
- ·长城基金:定投何时开始最佳?当然越早越好!
- ·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
- ·违反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工行、光大银行、中邮人寿被银保监会通报
- ·世茂集团:33亿元出售北京两地块权益,将用于偿还境内债务
- ·捡漏上瘾?印度据称有意低价购入欧美石油巨头所持的俄罗斯资产
- ·宁波全国首推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国产牙全过程仅三千元
- ·雷军的小米智造基金第二轮募资27亿,它越来越像汽车领域的“小米产投”
- ·山东省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500万人,位居全国第三
- ·国家发改委:煤企要按照不低于年度煤炭产量的80%签长协
- ·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这些领域值得关注
- ·净利润下跌7成,Angelababy没帮上红蜻蜓?
- ·CMF报告: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当前利大于弊
- ·北向资金净买入42.46亿元 招商银行净卖出额居首
- ·德意志银行总部遭警方搜查
- ·听见,疫情下,创业者的焦灼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