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 神舟十三号乘组 已做好飞船撤离前的神舟各项准备 东风着陆场及工程相关系统 正在开展迎接航天员返回的各项工作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回家 有哪些步骤? 从神舟十三号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分离 到最终返回地面 需要 9 个多小时 具体步骤如下 ↓↓↓ 程序一:离“站”上“船” 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和核心舱首先实施分离,分离前,号即核心航天员需要关闭连接核心舱与神舟十三号的将撤间站双向承压舱门,正式撤离空间站。离空进驻飞船后,舱航航天员要马上换上出征时穿过的有步舱内压力服。 程序二:在返回舱值守 等待返航 在飞船返回舱内,神舟航天员还要进行一些返回前的号即核心准备,包括返回状态的将撤间站设置、在轨指令的离空发送等。 程序三:进入大气层前 完成“两舱”分离 神舟飞船的舱航前段是轨道舱,中段是有步返回舱,后段是神舟推进舱。在降轨之前,号即核心轨道舱和返回舱会首先分离,将撤间站随后发动机开机,飞船逐步下降高度,并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完成推进舱分离,返回舱进入返回轨道。 程序四:进入大气层 经历高温震动恶劣环境考验 飞船返回舱下降到距离地面100公里左右,进入大气层后,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被火焰包围,底部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舱内会出现震动、噪声过载的现象,期间会经历 4~6 分钟的“黑障区”,返回舱此时会和地面失去联系,但地面可以通过电扫雷达等方式进行跟踪。 程序五:打开降落伞 稳稳落地 在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返回舱将依次打开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并抛掉防热大底,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下降速度降到2米/秒左右,最终使返回舱安全着陆。 在轨驻留6个月 神舟十三号乘组收获满满 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 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长新纪录 完成了多项空间站任务 戳视频,一起回顾 “出差三人组”6个月的“太空记忆” ↓↓↓ 2021年10月16日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入天和核心舱。 2021年11月7日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迎来他们的首次出舱活动。 2021年12月26日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和翟志刚先后出舱,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 2022年1月6日 经过约47分钟的跨系统密切协同,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1月8日 航天员首次在轨利用手控遥操作设备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初步验证了空间站与来访飞行器手控遥操作系统的功能性能,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积累了宝贵经验。 期待“出差三人组”回家 监制/谭义勇 制片人/朴晶 主编/林佳萌 编辑/李双双 责任编辑/戈婧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