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上半年工业经济承压增长,转型加速
中新网7月22日电 题:专家:上半年工业经济承压增长,转型加速转型加速
中新财经记者 刘育英
在21日举行的上半“工业稳增长提质量”学术沙龙上,与会专家认为,年工上半年中国工业经济“V”形反转,业经压增转型加速,济承未来在一系列稳工业对冲举措作用下,转型加速工业增长有望稳健恢复。上半
沙龙由赛迪研究院举办。年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认为,业经压增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表现为:承压增长、济承“V”形反转、转型加速行业分化、上半转型加速,年工成绩来之不易。业经压增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于晓飞表示,济承目前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惠企政策、成本增加、行政审批速度、订单萎缩等方面。但企业也采取多种策略积极应对,大企业大集团着力稳固市场、调整投资策略、采购策略,整机企业采取“短单+去库存”,全球采购的企业正探索周边配套,外销下滑较大的积极拓展网上营销渠道。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区域工业发展质量研究报告》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工业发展指数年均增速为5.40%,技术创新驱动、两化融合提升、资源环境改善、人力资源培育是推动区域工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因和动力。
对于下半年,赛迪研究院副院长乔标认为,尽管下半年仍存在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从上半年经济数据运行轨迹看,今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在我国工业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以电器、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等为代表的中下游环节对制造业投资贡献较大。由于房地产及出口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较大,未来制造业投资面临回落压力,需做好政策精准扶持,稳定制造业投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认为,我国经济稳增长具有多重有利条件。一是宏观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二是“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支撑更加有力;三是拥有自身超大规模市场的资源优势;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认为,扩大绿色需求,是兼顾当前经济稳增长和实现“双碳”发展目标的现实选择,对稳增长促减排具有双重作用。(完)
- ·美国第二季度非农企业部门生产力下降4.1%
- ·华夏航空: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5.58亿元
- ·发改委运行局召开西北、西南等地电力中长期交易座谈会
- ·首发搭载高通第四代骁龙数字座舱平台 集度ROBO-01售价39.98万元
- ·上市银行“含AI率”提升 科技赋能持续加码
- ·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3%,专家解读
- ·今年集中供地已成交1.46万亿元 哪些房企是拿地榜上“黑马”?
- ·邦达亚洲:加拿大央行意外加息50个基点 美元加元刷新3周低位
- ·巴基斯坦总理感谢中国助巴抗洪救灾
- ·因KC-46等项目,波音亏损33亿美元
- ·美股盘前股价下跌1%,中国市场能否带领苹果销量持续反弹?
- ·中信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同意配售股份的方案
- ·欧元区消费者信心小幅回升 专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时机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
- ·收购推特半年纷争本周落幕?马斯克据称承诺周五完成交易 银行资金将到位
- ·JS环球生活第三季度SharkNinja分部的未经审核毛收入取得同比增长11.7%
- ·专访魏建国: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稳信心最重要
- ·Omida:2022年VR头盔销量或达到1250万个
- ·净利润同比增长1997%!三轮高管团队变动后,德邦Q3“交卷”合格吗?
- ·淘宝直播引入“外援” 罗永浩首秀观看量破千万
- ·日发精机业绩“变脸” 前三季度亏损超11亿 主因俄乌冲突计提5架波音飞机资产减值
- ·重点关注,中字头股票直线拉升!政策利好不断,教育板块继续反弹
- ·过去一年 美国7大科技公司市值缩水3万亿美元
- ·丹麦沃旭能源公司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签订天然气购买协议
- ·最新!东京首次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XBB!专家:第八波疫情或造成日本800万人感染
- ·北京2022“薪酬榜”出炉 哪些行业最赚钱
- ·三大“操作手法”虚增营业收入12.5亿元 这家福建上市公司或遭监管处罚
- ·普惠财富未及时提交年报 收到纳斯达克警示函
- ·毛利率超八成的OK镜拟纳入河北集采,影响几何? 专家:国内企业可能“小厂变大厂”,对进口品牌吸引力很大
- ·特斯拉在美国召回24064辆Model 3:安全带组装存在隐患
- ·135个中等城市名单:1.5万买房上热搜的鹤岗以外,还有这些
- ·券商“走出去”蹄疾步稳 海外展业正当其时
- ·埃安成立因湃电池科技公司,将投资109亿元
- ·北京海淀:各助贷平台等停止开展辖内培训机构相关消费信贷业务
- ·欧股主要指数涨跌不一 法国CAC40指数跌0.51%
- ·金融活水如何流向乡村振兴?大咖们这样说
- ·如果信托消费者购买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出现亏损,消费者应从哪些方面判断信托公司是否存在违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