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本周恒生分类指数消费及电讯行业跌幅较少,中泰原材料资源板块有筹码松动迹象
昨晚美股表现分化,国际观望纳指跌2%,多空底及底主要是双方实际利率由负快将转正,10年债息上扬至接近3%,为主加上奈飞业绩不及预期
港股大盘的后续成交金额持续缩量,市场信心仍然不足。有市4月日均成交金额仅1,场底117亿港元,情绪较3月日均1,经济747亿大减36%,中泰亦分别较1月及2月减少9%及14.2%。国际观望
北向资金净流出72亿,多空底及底南下净流入只有11亿,双方外资内资信心显然不足,为主风险偏好较低
内地消费疲弱,海外滞胀风险,美联储加息及缩表,宏观环境仍然高度不明朗,内地货币政策受到海外输入性通胀及美联储紧缩政策的掣肘,没有如预期降息,压抑了市场上的多头在的风险偏好。
内地政策面在积极发力(专项债、减税退税、服务业纾困、降准、定向贷款),业绩期后公司的回购力量亦为股价带来托底作用,空头亦未敢大肆做淡。多空双方观望为主,造成港股大盘的波动震荡。
政策底在3月16日金融委发声后已见,后续有市场底、情绪底及经济底
当前恒指的股权风险溢价是10年来56分位数,而MSCI中国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为10年来51分位数,对比股债回报,港股不算非常便宜,加上恒指及MSCI中国指数盈利预测在下修,目前未有积极催化剂可令港股向上突破,加上来自美联储5月份的紧缩压力,缺乏增量资金,预计港股大盘维持大型区间震荡的态势
阿里巴巴(09988) 4月初再有股东由美股市场调拨总值逾700亿港股持仓来港后,京东 (09618) 上周初有总值近1,600股份调仓来港,令在港注册股份比例一下子增至逾四分三的絶大多数。
过往经验大手搬货后港股股价会比较弱,可能是机构在出货
京东在腾讯派股及美股大举搬货来港后港股比重大增,京东在5月的新一次恒指季检中势成大赢家。
恒指公司计算回流上市中概股的方法,为只计在港注册部份,再计流通市值比率。现京东不但在港注册股份比例大增,而且肯定全为流通市值,占恒指、科指及国指的比重势同步增。
京东现占恒指及国指比重分别低至约6%及2.3%,占科指比重则约7.7%。下次季检京东会有更多技术性被动资金流入
宏观
本次人行降准幅度低于市场预期,亦是历史上幅度较少的降准,降准的效用亦不及降息,股市对此反应冷淡,这次降准明显是针对受经济影响最大的中小微企业。
人民银行于4月15日决定降准2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人行提及两个重点,1) 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2) 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目前内地信用传导不畅顺及贷款需求疲弱主要由于疫情反复导致供应链及消费需求不振,大幅度降准无法解决问题。
DR007下探至7357%的一年多低点,内地流动性非常充裕。
随着中美利差大幅收窄,美联储5月加息50个基点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后续启动缩表加速回收美元动性,央行的降息窗口基本上已经关闭。
央行更倾向于运用定向再贷款等结构性支持工具帮扶经济薄弱环节和企业,而央行向中央财政上缴1万亿元结存相当于新增1万亿基础货币,通过政府财政开支直达企业及居民,宽信用效果胜于降准。
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
资金面
美汇突破100、港汇弱方兑换保证、、亚洲货币指数创近年低位,人民币连续三天比较大幅贬值,资金流出亚洲区
资金流对港股不利
策略
策略上围绕防御性的板块,高息、高分红国企,煤炭、石油、电讯、银行,但是如果股价涨太高,就要适时获利。
上海疫情进入拐点,防疫控制松动,钟南山最新观点:短期应继续动态清零,长期考虑逐步开放,例如在个别城市实行试点。
如果疫情有缓和迹象例如旅游、餐饮、酒店、航空等部分困境反转行业可能有更大的交易机会。
国际金融股及香港本地概念股可以关注